• 欢迎访问蒲城党建网!
  • 今天是:
  1. 首页
  2. 组工实务
  3. 学习园地
  4. 正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知识

2013-07-24   浏览量:


1.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总称。
2.三农问题的内容和解决的实质是什么?
“三农”问题的内容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而农民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和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什么?
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总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4.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国最应启动内需的地方就是农村,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创造需求,有效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改革发展的大局。
(5) 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有处于社会的稳定,有处于改革的大局,国家重视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三个有利于”判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6)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点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真正建设新农村,我们应该完整准确理解这二十个字的内涵。
发展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这里面关键的任务,就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关键点是什么?
调动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新农村建设最终要塑造新型农民,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任务,是新农村建设一个最高的标准。农民富了难,真让农民成为一个新型农民更难。因此,应该从农实际出发,转变政府的工作方式,该我们政府干的政府干,但是该农民干的必须让农民自己干。
创新体制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点。
7.为什么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
8、为什么说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一切从广大农民的愿望和实际出发,把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发展活力;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搞好新型农民培养,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从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
第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促进粮食增产,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新农村建设在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和社会管理等方面也应有明显的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可靠的政治保障、稳定的社会环境、正确的思想意识、良好的文化条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方面的目标要求;乡风文明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方面的目标要求;村容整洁是社会建设方面的目标要求;管理民主是政治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的目标要求。在实践中应当按照这些目标和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前进。
第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切实搞好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建设新农村,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特点和人文环境状况科学规划,形成类型多样、特色鲜明、风貌各异、多姿多彩,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农业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样才能确保农业资源的持续有效利用和生态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让农村地区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整洁的街道,最终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还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用制度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准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准和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20个字”“五个方面”。
20个字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五个方面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即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11.怎样才能实现乡风文明?
必须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12.怎样才能实现管理民主?
必须切实维护好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13.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国的共同行动。但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既不是党的各级组织,亦不政府机构,而是广大农民群众,政府要引导农民通过勤劳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家园。
1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从哪些方面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一是要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坚持土地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征用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农民的生计安置办法,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收益权。
二是要把正确对待农民工作为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大事。坚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管理、完善服务,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加强农民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清理取消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安全卫生保护,探索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办法,为农民工提供子女上学等公共服务,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平等化。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让每个患病的农民都能得到医疗,切实保护农民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
四是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与加强财政对“三农”投入、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建立新型的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机制,务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五是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三农”。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让农民平等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
六是切实保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15.农村党组织如何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前进。基层党组织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着眼于维护和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都要尊重农民群众的创造,倾听农民群众的呼声,反映农民群众的意愿,集中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谋利益。
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最主要的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正确处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对于农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具体利益,特别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更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越是在农村改革深入发展的时期,在农民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时期,越要极大地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和眼前利益,解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难。只有这样,农村改革和建设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从总体上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解决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同时,也要向群众进行必要的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特别是对一时不能满足利益要求的群众,更要以极大的耐心,向群众说明情况,以争得群众的理解;对在短时期内经过努力可以满足的利益要求,给群众以可能的承诺,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服务,以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和信任。
16.什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具有哪些内容?
现代农业就是运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武装的农业。现代农业应具备田园化、机械化、规模化、科学化的基本特征。
现代农业就是实现大地园林化、操作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品种多样化、栽培科学化、饲养标准化和农村工业化,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打破了生产的自然农业局面;二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逐步取代或提高相形见拙的生产技术和传统经验;三是由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使劳动技能和创造力大为提高;四是在充分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比较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挖掘土地和气候资源的增产潜力;五是采用现代化的经营体系管理农业,实行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充分发挥人类智慧的能动作用和物质条件作用。
17.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
18.什么是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设施农业是个综合概念,首先要有一个配套的技术体系做支撑,其次还必须能产生效益。这就要求设施设备、选用的品种和管理技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设施农业是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它采用必要的设施设备,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
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

 

责任编辑:孙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