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三个创新”推动人才工作上水平
近年来,蒲城县坚持把创新作为提升人才工作整体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健全完善了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多渠道招引各类人才
一是实施优秀人才引进工程。依托“振兴计划”,全面实施“农村基层教师队伍”、“乡镇医疗卫生队伍”、“基层公检法队伍”和“农技队伍”建设工程,招聘师范类本科毕业生73名,特岗教师110名,招聘临床、护理等专业本科毕业生98名,食药监系统专业技术人员40名,基层法庭招录公务员14名,招录公安派出所干警49名,招聘水利工程、城镇建设、园艺、畜牧本科生25名。二是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引智。先后从法国、德国、荷兰引进7名专家,开展大棚蔬菜、酥梨、葡萄、核桃栽培技术指导和培训,为农增收上亿元。邀请陕西省煤化集团副总工程师张相平参与县煤化工业园的策划包装,成功引进了总投资超过280亿元的三家大企业。陕西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杜立学教授与蒲城县医院合作近10年,不仅帮助县医院攻克肝胆外科系列难题,而且带动培养了薛小飞等一批肝胆外科优秀人才。张相平、杜立学2013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陕西东大门建设院士专家”。三是以基地促进引智成果转化。建立龙池现代农业园、东王农业科技示范园等7个省市级引智示范基地,形成了以基地育成果,以成果带推广,以推广创效益的运作方式,使引进的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值1.2亿元。东王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1800余亩,引进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外先进科技成果20多项,该示范园被授予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和国家级科技专家大院。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一是分层分类大规模培训人才。与西安交大联合开办工商管理研究生班,培养党政人才47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名。在杨凌、山东寿光设立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每年组织50名镇村干部进行集中学习。举办“领导干部大讲堂”,先后邀请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会长王忠民等20余名专家教授,分别就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农民增收等进行辅导讲授。2013年9月至10月,利用每周一晚空余时间,邀请国家和省级专家,围绕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突发舆情处置、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建设、财务知识等,举办“党政一把手”培训班9期,参训人员达360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一把手”集中培训难问题。二是科技能手典型示范带动。建立科技示范项目160多个,专业技术协会20多家,培养科技致富能手300余名。科技能手王栓柱研发的果园深施肥机和葡萄埋藤机,大幅提高劳动效率,获得陕西省实用型发明专利;科技致富示范标兵姚军锋创办的同富兔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发展养殖户200多户。三是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先后从卫生、教育及涉农部门抽调230多名骨干人才,开展送医、送教和送科技下乡活动,帮带基层人才提高业务素质,提升行业领域整体水平。资助220名35岁以下优秀青年人才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增强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依托科技能人联合会等组织举办畜牧、养殖等农业科技培训240场次,受训人员2.5万余人,涌现出了程忠孝等7名受到省市级表彰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
三、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大力选拔优秀人才
一是树立重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2013年,先后将16名乡镇副职调整到镇党政正职岗位,17名镇党委副书记和15名镇纪委书记全部由乡镇副职转任,对表现突出的7名乡镇党政正职优先转岗担任部门“一把手”。选派了22名县级部门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锻炼,对创卫、信访等部门挂职锻炼的30余名干部提拔使用,对在青年干部挂职、干部回原籍等重大活动中表现突出,具有发展潜力的16名干部进行了岗位调整和提拔。二是推行灵活的职称评定制度。实行考评结合的职称评审制度,为36名镇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了中高级职称,调动了广大农村卫生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积极性。推行符合农村基层实际的农民职称认定制度,制定了《农村乡土人才职称评聘管理办法》,把农村乡土人才职称资格评审纳入统一规范的专业技术职称系列,为118名乡土人才评定了职称,解决了农村实用人才“没证明、没资格、没级别”的问题。三是不拘一格评选拔尖人才。先后开展六批次县管拔尖人才评选活动,突破地域、身份、学历、职称限制,铲平人才交流的“地畔子”,把各行各业基层一线“能人”纳入选拔视野,吸收了西瓜大王陈文仓、麦草工艺大师贺兴文等一批“土专家”,有效地发挥拔尖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第六批县管拔尖人才34名,其中4人当选“陕西省劳动模范”,2人荣获全市优秀人才称号,2人被确定为市管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