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龙阳镇加强党员发展管理
方法上坚持“三个打破”。一是打破“坐等上门”的思维定式。切实更新观念,变“等上门”为“领进门”。改变个别党支部坐等入党积极分子交了入党申请书后再培养的传统做法,把培养教育工作做在入党积极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之前,积极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二是打破“单兵作战”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群团组织的推优培养作用,及时把优秀分子纳入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共同分析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使发展党员工作形成了党组织牵头抓总、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打破“单一审查”的传统形式。实行两级审查制度,镇党委根据支部报送的培养考察材料,审查发展对象是否符合党员条件,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政审材料、转正申请和思想汇报等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审查合格后,支部方可开会表决;镇党委在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之后,把拟讨论吸收为预备党员的材料呈报县委组织部预审。
教育上实行“五个培养”。一是理论培养。认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组织部、镇党委举办的理论培训班,进行系统的教育;把党日活动作为培训的重要载体,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同时,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形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开展自我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二是联系培养。建立了支部委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联系责任制,定期与培养对象进行谈心交心,掌握思想动态,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是推优培养。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优势,开展培养和推优工作,结合群团组织各自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启发他们的入党愿望,避免把不合格人选纳入发展计划。四是帮带培养。充分发挥支部中的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传授业务技能,帮助他们成为行家里手;生活中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影响他们形成良好品格。五是实践培养。坚持“先上岗、后入党”的培养机制,根据每个积极分子的特点进行交任务、压担子,让每位入党积极分子都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增强党性修养。
管理上实行“三个加强”。加强党组织关系管理,规范党员档案。严格以党组织隶属关系接转党员党组织工作。建立了党员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了党员档案存放室,安排专人对党员档案进行管理。实行党员档案逐一登记制度。加强党组织生活会,规范党组织生活会程序。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全镇13个党支部坚持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党性分析,提高了党员素质。加强党员基本权利宣传,保障党员民主权利。通过设置宣传栏、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宣传《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员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党内重要法规、章程,使广大党员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明确自身的身份、明确自身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