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培训,创新队伍建设形式。通过集中培训、个性辅导、例会交流、观摩督查等方式,组建一支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远程教育管理员队伍。一是强化日常培训。按照“懂管理、会使用、勤维护”的要求,采取集中授课、个性辅导、现场演示、虚拟操作等培训方式,加强乡村两级站点管理员的日常培训工作,切实提升管理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二是强化例会交流。以年轻干部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每2个月组织1次例会进行座谈交流,传达学习上级精神和工作动态,反馈各站点动态管理信息,开展各站点之间的信息交流、技术援助、资源共享等活动,着力提高管理员的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开展观摩学习。远教办每年组织1次现场观摩式学习,要求管理员对站点信号设置调试、故障排除、课件检索等进行现场演示操作,其他同组管理员学习和“挑刺”,实现同步学习、同步提高。 抓制度,创新站点管理机制。遵循“责任管理、精细管理、绩效管理”的理念,进一步建立完善远程教育管理制度。建立远程教育管理责任制,各乡镇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党委专职组织工作干事为副组长,大学生村官、年轻村后备干部为管理员的远教工作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形成了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建立远程教育学用绩效管理制度,探索建立了以组织机构、站点建设、课件储备、学用效率、群众反响等为主要内容的远教学用绩效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工作台帐,有关绩效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直接纳入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大学生村官工作考核,强化站点管理的绩效意识。 抓督查,创新工作考核方法。以“规范化、实用化、绩效化”为基本要求,强化工作督查,使考核工作成为提升远教学用水平的外化动力。推行精细化考核,根据上级有关远程教育工作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以站点管理、维护、使用、制度执行等为主要内容的远教工作考核意见,并将考核细则量化、细化、具体化,切实提高考核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推行个性化奖励,对推进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及增强党员干部服务能力的适岗培训给予考核奖励,鼓励远教工作创新、创优。推行绩效化评价,将远教设备使用率、党员干部参与率、工作督查合格率、实用创新应用率、人民群众满意率等“五个率”作为基本标准,综合评价各站点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从根本上解决“建而不用、用而不学、学而不实”的问题,切实提升远教工作学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