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张建军倾心倾力抓民生工程侧记
从山青水秀的汉中盆地来到浑厚广阔的关中平原,张建军在蒲城县已度过5年春秋。从县长到县委书记,他很快从刚开始生活上不服水土变得迅速适应了这里的一切,甚至成为一个“准蒲城人”。
面对和陕南家乡父老一样淳朴厚道的蒲城百姓,他把民生工程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为百姓造福,用心换取了群众的口碑。
6月29日上午,蒲城县延安街县委门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鑫绿源养鸡专业合作社的群众自发组织给县委送来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2009年,当一部分农民为找不到致富门路发愁的时候,县委书记张建军从市场中敏锐地发现了肉鸡这个市场前景看好的项目,他与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经过仔细研究后适时出台了加快肉鸡产业发展的文件,“银行+企业+政府+农户”等先进的市场化养殖方式在蒲城得到全面推广,由当地农民自发组成的蒲城鑫绿源养鸡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在合作社建设初期,县上制定的肉鸡产业发展补助、扶持政策为合作社成员鼓足了干劲。在张建军直接关怀与支持下,合作社于2010年10月正式投产,到现在共出栏肉鸡4批,养殖肉鸡11万只,净收入45万多元,最好的一批净收入达每只鸡6元以上。农民们打心眼里感谢县委、县政府。
蒲城提出打造“亿只肉鸡养殖县”的口号,目前全县已投资1.5亿元建成万只标准化肉鸡舍120余栋,9个肉鸡养殖小区,投资1.35亿元的10万只肉鸡屠宰线项目开始实施。与此同时,奶牛、酥梨、苹果、西瓜等产业蓬勃发展,蒲城农民收入水平连年提高。
4月28日,县委办公楼前。永丰镇石马村群众敲锣打鼓扭起秧歌,带着锦旗、奖杯,举着“农民给县委书记发奖”的横幅感谢县委。去年张建军在基层调研中发现农村部分群众由于病、残等原因生活困难,居住条件十分简陋,他为此夜不能寐。
经过深思熟虑,他推动县、镇、村三级党组织实施“聚各方力量、建民心工程、解安居难题”书记工程,多方整合资金400多万元为困难群众建房。首批78户特困户住房已建成交付使用,二期76户正在加紧实施。
“感谢信、锦旗、奖杯……”农民用真诚而朴实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县委、县政府工作的认可。张建军深受鼓励,因为对他来说“群众满意才是最高奖赏”。
信访也是民生
张建军经常对蒲城的干部们讲:“信访也是民生。各种社会矛盾得到化解,社会稳定和谐了,群众才能安居乐业,发展也就有了保证。”蒲城县定期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制度,张建军带头倾听民声为群众解决困难。
这只是他无数接访日中的一天。早上8时,他和县上相关单位的领导一起,早早等候在县信访局的接访大厅,厅外的长椅上坐满了来自全县的二十多名上访群众。从早上8时直到下午2时,张建军接待上访群众十批二十多人,没有休息,顾不上吃饭。
郭女士是蒲城城西电厂的一名下岗职工,家里情况特别困难,可就是一直享受不了国家低保。她找单位、找社区、找主管局,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办不下来。听完郭女士的倾诉,接访的张建军立即拍板,下令县民政局当天去她家调查,如果情况属实,20天内解决。听完书记指示,郭女士流着眼泪连连感谢,她反映了两年的问题20分钟就解决了。”
6小时接访期间,张建军不厌其烦,更顾不上休息、吃饭。下午2时,所有的上访者都满意地离去。
“对于我来说,这种接访是一种常态。”张建军说。按说作为“一把手”他只需按规定一个月接访一次,但蒲城县情况复杂,他自己规定必须两周接访一次,“每次接访都持续到下午2点。”在接访中,有确实困难的群众,也有法律意识淡薄、政策观念不清的人。在不违反大的政策的前提下,张建军要求自己和其他领导干部都要尽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征地拆迁工作是当前最难做的工作之一,省级重点项目70万吨烯烃特大工业项目因工程进展急需征迁孙镇伏龙村一组76户群众宅基地。在确保搬迁群众有安置,未来生活水平有保障的前提下,张建军书记和县长高尚亲自走村入户上门给群众讲政策,征迁抽调的42个部门、煤化工业园及镇村数百名党员干部夜以继日,用耐心细致、春风化雨般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仅仅不到5天时间,伏龙村一组宅基地征迁工作就平稳结束,以企业和农民“双赢”创造的蒲城征地拆迁的“奇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由衷称赞。
每年为民承诺办好十件实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了增强蒲城发展的实力,使民生工程有更牢的基础。张建军狠抓工业强县,使蒲城十一五期间经济实力猛增,成为蒲城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3.86亿元,年均增速16.84%,五年增长2.18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6亿元,年均增长36.82%,五年翻了两番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60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88元,分别是五年前的2.5倍和2.46倍。大力培育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农化工业、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工业增加值百亿元左右,蒲城为民办事的实力大大增强。
这几年,蒲城连年持续开展“为民办十件实事”活动,仅2010年全年民生工程总投资超过5亿元。建成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近8万平方米,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万多人。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扩展到4万多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偿标准提高到50%。面对合疗病人不断增加的情况,县上重新规划修建了高标准的县医院和中医院住院大楼,保证一般疾病不出县得到救治。全县3445户近一万人享受到城市低保,一万多户4万多人享受到农村低保,累计发放保障金4千多万元。1605人享受到农村大病救助,救助资金712万元。
2011年蒲城共投入5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建设——“3万平方米廉租房和4.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新增城区绿地600亩,集中供热工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桥山中学、279户1352人的扶贫搬迁项目,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件件实事、好事让群众笑容更加灿烂。
7月6日,张建军在全县半年工作总结会上动情地要求全体干部:“要真心为百姓服务,让他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永远记住‘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