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尽管在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层党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抓党务干部培训,特别是在乡镇设置专职党委组织员,党务干部队伍的整体力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客观上仍存在着人员偏少,整体素质、理论水平偏低等不足。同时,由于县级党务培训师资比较薄弱,从事基层工作的大部分同志,接受高层次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不够高,往往缺乏必要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二是各领域党建工作进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存在。从全县乃至全市、全省来看,农村党建工作的基层基础普遍好于机关,而机关党建又好于非公等其他领域,从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水平上来说,客观上应该是机关好于非公、非公好于农村,但现实状况却是机关党建“灯下黑”现象比较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部分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发挥好“关键少数”作用,对自身建设和其他领域党建抓得不紧,在一线调研指导较少,抓安排部署多于督导问责
造成的。
三是经费保障力度还不够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长效机制还不完善。2016年,蒲城县财政共列支2721.76万元,用于村(社区)阵地建设,已全面完成阵地建设“清零”任务。但客观上讲,在关中地区,社区阵地建设普遍存在城区用地紧张,地价高、土地规划不好协调的现象,虽然通过国有资产划拨等手段,基本能够克服办公场所达标的困难,但仍存在门前广场狭小及停车场规划等问题。加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村上为民代办事务增多,之前面积较小的阵地与一厅式办公模式推行的趋势不符,造成扩建不美观,重建有浪费的现实矛盾。
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组织领导核心、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解决好薄弱环节,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前进的政治核心和坚强堡垒,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升基层党员干部能力素质。
作为基层党建来说,服务经济转型、脱贫致富,实现追赶超越,都对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把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升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依托陕西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发挥党校主阵地和领导干部大讲堂等平台作用,围绕政策宣传、产业规划与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指导与交流,组建兼职教师队伍,开设“智力扶贫课堂”;大力开展网络学习,实行分类培训,增强培训针对性,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将学习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促进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升。
二是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一支强有力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继续按照“不定比例、应整尽整”的原则,把班子能力不强的村作为整顿重点,在县级层面坚持县处级挂帅,统筹乡镇书记、第一书记、扶贫驻村工作队等工作力量,定出目标,集中整顿,及时化解村级换届矛盾,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和工作状况。健全完善村干部档案,详细记录村干部的现实工作情况并实时更新,为选人用人提供重要依据。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等优秀分子中选拔带富领富能力强、群众公认的村党组织书记,确保换届“零尾留”、“无盲点”。
三是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全力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追赶超
越。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要实现各领域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就需要从实从细落实好组织、工作、管理、活动、保障“五个规范”,将党建重心转移到素质提升、抓软件上来,不断夯实各级党组织及书记抓党建的责任,建立党建工作“负面台账”,定期约谈提醒、下发通报,并按照“三项机制”实施细则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在农村(社区),对标党建基本规范,开展新一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升改造活动,培养树立党建示范点,大力实施“领头雁”能力提升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足额落实社区工作经费,提升阵地规范化水平,加强党务干部培训,全面推行“6+X”社区服务模式和党员“微心愿”征集活动。机关党建方面,针对“灯下黑”“两张皮”的问题,实施机关党务干部能力提升和机关党组织标杆引领工程,促进机关党建全面规范提升。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方面,以“评星晋级,争创双强”和“双强六好”创建活动为抓手,着力提高组建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率。国企党建方面,加强对改建、破产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定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任务清单。学校党建方面,在理顺隶属关系和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学校党建基本规范。总之,要以城市党建为重点,查漏补缺,提升各领域党建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努力实现追赶超越目标。(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