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任职,帮助建强基层组织、发展集体经济、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和提升治理水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实践。十九大后,蒲城第一书记通过抓学习、抓班子、抓产业,争做乡村振兴战略的“引路人”。
抓学习促转变。蒲城在十九大精神的学习中,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做好书记抓书记,层层抓学习,通过市、县的宣讲,镇(街道)集体学和个人自学,第一书记在学习“十九大”精神上做到“入耳、入心、入脑”,同时结合村情,深入思考,制定各自的学习宣传计划,当好“十九大精神”的“宣传员”,促进广大群众发展思路进一步转变。
抓班子促提升。“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全看领头羊”。第一书记的第一职责是建强基层组织,蒲城在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同时,选派第一书记到软弱涣散村任职,实现第一书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两个“全覆盖”,特别在整顿软弱涣散村过程中,第一书记发挥自身优势,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村级班子战斗力有了新提高,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有了新提升。
抓产业促发展。充分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尖兵”作用,在项目建设、金融服务、产业培育等方面,不走“大水漫灌”老路子,实施“滴灌式”精准服务,着力破解扶贫发展难题,确保贫困户脱贫增收。第一书记充分挖掘当地特色优势资源,抓好所在村产业的培育发展,解决农户“钱袋子”不满的问题。同时利用贫困村已有市场主体,引导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手把手教技术,培养贫困户自力更生能力,或通过劳务收入或土地入股分红,实现带动致富。(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