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推行“三大工程” 为农村党建注活力
蒲城紧扣科学发展主旋律,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大力实施基层党建“三大工程”,为农村党建注活力,提高了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率。
一是抓“人才培养”,实施“利民工程”。 组建农业技术、医疗卫生等不同形式的服务性组织,开展“拔尖人才”活动,举办“农家课堂”,送科技下乡、送信息下乡、送医疗下乡,充分实现人才工作与农村经济工作的有效对接。采取规划新建、部门联建、转化利用和改造升级等方法和措施,建成150个村级阵地、文化娱乐、科技培训、医疗服务、计生保健、信息网络、商业超市“七位一体”村民服务中心,建立了阅览室、便民超市和篮球场,为群众及时了解各类产业致富信息、购买农资用品、丰富业余生活提供了便利。
二是抓“阵地建设”,实施“惠民工程”。 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施“远教助农增收”工程,采取“点播式、交互式、现场直播式”教育,实现“远教”工作引领协会,指导基地,带动农户。抽调360名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树立党员项目致富示范标兵,指导农民确立致富项目,切实抓好农村实用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督促落实“村财民理乡监管”农村财务管理机制,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全力维护农村稳定,积极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抓“三加”主题党建,实施“富民工程”。结合实际,蒲城深入开展‘三加’奠基、典型示范“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党建活动,促进党建经济互动双赢,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县委从78个县直部门抽调92名科级领导和213名机关干部 ,深入全县24个乡镇360个村,逐村随机走访涵盖所有村民小组至少20户农民群众并发放调查问卷。此活动中,全县累计走访7525户、群众33508名,发放调查问卷7525份对收入不足500元的就达982户,县委成立小组对其进行包抓帮扶,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依托农村党员干部流动培训学校和农民夜校,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工厂、城镇转移,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全县从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的人数已达12万人,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